教张小龙做微信,为张一鸣操碎心

2020.9.2:从人格发展的角度出发 理解网暴现象的成因

背景

“以自我为中心” 是初中《思想品德》课本就提到的词汇,没想到却成了 “自我认知突围” 的一个关键。

在世界上的诸多地区,得益于 “快乐教育”、有待健全的素质教育 和 扭曲的家庭教育,绝大多数人都未能实现心智成熟。

也即 他们在婴儿期后,未经过正确的引导,未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边界,未能以现实的、解决问题的角度 和 发展的眼光 去正确理解并驾驭客观事物,相反,他们延续了婴儿时期的信念,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,外界的人事物都是围着自己转、为满足自己的主观私欲而生、外界务必听自己的话、维持自己高人一等的存在 …

于是就有了巨婴:

完全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,试图从主观私欲出发 去评判和控制奴役外界(一味索取),并且对现实世界一无所知

他们当真觉得自己是 “世界的主”,他人它物都是下人,是围着他转、为 “让他舒服” 而存在的玩物,所以才会 养尊处优的姿态 透过主观标准 对他人它物 评价好坏、指指点点、说三道四、品头论足。

他们当真觉得自己 “智力超群、高人一等”,所以才会蓄势待发地 越界干涉、指手画脚、教张小龙做微信、为张一鸣操碎心(看不惯,要别人听自己的话。自我膨胀到极点时,甚至 “恨铁不成钢”,干脆扣帽子、毁谤、叫嚣、威胁 … );

或是以 占有某个社会符号(例如明星、装备)来站队、攀比、攻击、打压;

—— 而最终的最终,都是为了体认自己 “至高无上的眼光” 和 “高人一等的地位”。

透过应付思维 转嫁矛盾、自欺欺人

然而在身体逐渐长大的过程中,他们也发觉了,自己 无力理解和应对未来的挑战,于是出于恐惧而发展出 应付思维:给自己虚构一个未来的危机和保障,好像 “只要 xxx,就能 xxx”“不 xxx,就会 xxx”,这样一种完全脱离于现实的、虚构的 “第一要务” 来自欺欺人,

当然,编的故事十分容易被戳破,因而他们动不动就逮着生活中的各种不顺 怨天尤人、迁怒于人,“都赖别人、都是别人害的”,这样一种方式转嫁危机、要别人为自己的 “前途无望” 负责。

是的,为了自我安慰而虚构一个确定的危机,为了进一步自我安慰而又进一步地转嫁所谓的危机 …

可是自始至终,他们都意识不到当下的真相。他们完全活在幻觉中,对现实世界一无所知:“我都可以瞬间想到极致的结果,你怎么才做出这么点垃圾?你真是跟我比不了,差太远了。这么 一无是处、没有价值 的东西,根本达不到预期、达不到收费的标准!”

是的,他们真的就是这么认为,“只要 xxx,就能 xxx”,“只要外界 xxx 条件能达到自我凭空杜撰的超现实预期,就能解决 xxx 问题,不然都是垃圾,是坏我前程、挡我去路的垃圾”。

—— 他们不知道自己完全是在 “从自己的主观私欲出发 凭空想象”,而这种缘木求鱼的妄想和索求,纵使当下的人类生产力能够即刻予以兑现,也永远没有解脱的那一天。所以他们总是一脸怨念、并不快乐,觉得 “造化弄人”、“生不逢时”,觉得 “空虚”、找不到人生的意义。

—— 他们完全没有现实的、解决问题的意识,乃至并没有机会扎根现实、理解产品,理解 一代、二代、N代 分别要解决的问题 从而能够 欣赏、享受当下 和对发展保持乐观

最后

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 喷子、杠精、键盘侠、伸手党、痴汉、霸座者、啃老族、暴徒 …

不过是不同境遇下 巨婴的不同程度的表现罢了。

他们的共同点都是 以自我为中心,随时随地 试图从自己的主观私欲出发一味索取,并且对现实世界一无所知。

不要试图和一个活在幻觉中的人争论、讲理,因为你和他之间分明摆着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,这是他的问题,不是你单方面努力就能铺垫好的。

他只知道 “自己”(只知道从主观私欲出发),对现实一无所知,乃至无论如何都构不成有效交流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以 CC 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协议 发行。

Copyright © 2019-present KunMinX

Last updated